2019.07.21 • 林志成_香港建設管理專家青島交流會

香港建設管理專家青島交流會

林志成工程師

香港建設管理交流中心(以後簡稱本中心)被邀請前往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
院出席環境保護交流講座。主辦單位為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碳巿場能力建設
青島中心。本中心會長嚴建平太平紳士工程師組成九人代表團前往青島科技大學
交流及了解當地有關環境保護及生態現況。

代表團由 2019 年 6 月 30 日出發至 7 月 2 日( 一連三天)出席青島交流及考
察。代表團由嚴會長領導。代表團代表發表三篇與環境管理可持績發展報告在講
座上與青島科技大學大學生分享。

當天 6 月 30 日,代表團從香港出發乘 3 小時飛機到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到達
後,青島科技大學教授董雅紅女士接待我代表團,隨著往青島五四廣場考察。五
四廣場毗鄰是青島奧帆中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位于青島市浮山灣畔,位于
市區中心位置,陸域 總佔地面積 45 公頃,海域面積約 64 萬平方米作為北京奧
運的分賽場,奧帆中心成功承辦了 2008 年第 29 屆奧運帆船比賽和第 13 屆殘奥
會帆船比賽 。2017 年 7 月 奧帆中心被國家旅游局選為”國家體育旅游示範基
地”。代表團續往考察五四廣場海岸生態環境。在五四廣場旁有豎立高逹 30 米,
直徑 2.7 米,重達 700 餘噸的鋼結構雕塑名為 “五月的風”。它是青島的標誌性
景之 一。

五四廣場臨近青島海岸線,而週邊附近是青島政府辧公樓及商業辦公室所在地。
較遠處地方海岸是當年世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場所所在地,一個巨形的火棒豎立的
地方。是青島海岸環境非常優美,地方整潔及很多綠化建設,使人覺得一個宜居
城巿。

第二天七月一日,適逢香港回歸 22 週年,我代表團被安排與青島科技大學機電
工程學院領導交流座談。出席者包括副校長李勇先生;青島巿住房與城鄉建設局、
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玉勇先生; 建築節能與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毅先生; 港澳
台辦公室主任陳洪宗先生; 機電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孫立軍先生; 機電工程學
院院長兼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碳巿場能力建設青島中心主任何燕女士; 教
授董雅紅女士及博士張江輝先生。在交流會上說述青島的環境保護發展及國家方
針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及碳排放巿場。而我方亦介紹香港環境保護政策及方向性發
展,同時亦介紹我會中心的運作。
交流座談完畢後,我代表團發表有關環保議題與出席 150 人青島大學學生分享。
首先前任會長黃兆輝工程師發表報告有關從工業革命到生態文明看一帶一路商
機。 黃工程師從工業革命的進程由 18 世紀 60 年代笫一次工業革命至現今 20
世紀 20 年代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智慧整合感控系統和物聯網和智能傳感器為技術
基礎的革命。以現代化如全球氣候變化、化石能源耗盡、森林砍代及土壤退化、
臭氧層消耗及空氣和水的汚染帶來影響。還有海洋垃圾及微塑料侵襲生態食物鏈
的對人及海洋生態的影響。在不受約束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可怕的空氣、土壤和水
汚染,降低了所有公民的生活質素。因此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並存要達到可持續
發展。生態文明發展可應用於「一帶一路」,社會以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綠色金
融,提升能源、環境及運輸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以試㸃及引領者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接著本中心會員王煒文工程師(任職城巿大學)發表啟德河整治及啟德土地重整
項目介紹,他用圖片回顧 50 年代初啟德機場及其邊旁的建設發展。啟德機場坐
落香港九龍土瓜灣及九龍城寨的地方,1970 年代建有啟德機場客運大樓,至 1998
年七月啟德機場搬遷往赤立角機場後即時關閉。土地待完成咨詢和規劃後再作全
面發展。在 2008,將啟德河道重新規劃,以環境管理方法改善啟德河道及發展集
體交通運輸網絡,住宅,啟德範圍涉及收集雨水排洪區段,以綠化設計的淤泥清
理站,郵輪碼頭,醫院及預計 2023 年落成的啟德體育園及都會公園。
隋著由本中心會長嚴建平太平紳士工程師發表報告講解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30+」 發展,氣候行動策略以巴黎協定應對氣候變化為課題,鼓勵社會積極
參與節能減廢,投入低碳生活,共建綠色香港。其減碳目標 以 2005 年為基準年,
在 2020 減 20%, 碳強度下降 50-60、至 2030 年減 26-36%.碳強度下降 65-75%,即
個人均碳排放量減至 3.3-3.8 公噸。以 “節約能源+ 可再生能源” 達其目標。
香港「2030+」 以改善風環境和概念性藍綠自然資源空間規劃框架、綠色建築、
水安全的長期規劃、透過智管網減低用水流失,宣傳及公衆教育,及低碳消費等
措施。

會員關犖芳工程師的簡報亦由嚴會長發表有關推行香港智慧城巿的措施。香港已
研究就「智慧出行」、「 智慧生活」、「 智慧環境」、「 智慧 市民」、「 智慧政府」、
「 智慧經濟」 六個主要范疇 提出短、中、長期發展建議。以管治,創新及科
技帶領智慧香港邁向新里程。在分享會上得到掌聲賞勵及支持。
下午往青島國際展覽中心,參觀青島藍谷規劃展覽館。講解員介紹有關青島藍色
硅谷核心區總體規劃發展,隨著代表團乘兩個多少時車程往中德生態園。途中經
過膠州灣大橋,黃島及紅島,在途中看見很多青綠海藻浮於海面成一條很長的岸
缐。到了中德生態園體驗運營中心後,其代表介紹經濟創新的智能製造、醫藥健
康、新能源產業、高端制造和隱形冠軍,他們亦介紹生態環境建設之綠色建設、
宜居環境、及國際平台搭建之高端交流 ,國際專業技術會議、人文交流、國別
拓展及國際人才。接著帶代表團參觀新奧區域未來發展的模型。
隨著再參觀被動房技術中心,它是以減少能源消耗的建築物,它比美香港的零碳
天地。該被動房是以減少空調及熱能達到節能為目標。它是與德國可持續建築協
會合作的。這是2014 年中德兩國總理見証簽約的6 個項目當中最先完成的項目。
採暖制泠能耗僅為 20%。每年節約一次能耗 130 萬 KW-h. 接著返回酒店,沿途
途經有名的青島啤廣告的塔亭標誌。

第三天,代表團前往嶗山考察地貌。嶗山面積有 446 平方公里,繞山海岸綫 87.63
公里,嶗山山海相連,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佈,
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代表團乘搭覧車由巨峰索道下站廣場往山頂索道上站,,
再步行上行考察嶗山地貌,途經自然碑,靈旗峰,嶗頂巨峰及离門。因時間所限,
代表團沒有時間在嶗山考察。接著乘車往青島機場乘場返香港。

回顧,
是次行程須短暫,但代表團與青山科技大學加強聯系及交流,而且了解青島的最
近經濟及建設發展。本中心亦多謝董雅紅教授聯系,使我中心能與青島大學生有
直接交流平台機會。

 

Tsing Tao-190630-0702-Submitted (<– Report in PDF with photos for downloa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