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平工程師 太平紳士
香港建設管理交流中心主席
香港工程師學會土木部前主席
最近報道在地鐵沙中線土瓜灣站施工期間,有樓宇沉降超標,產生裂痕或批蕩剝落等,一般稱為表面損壞 (cosmetic damage),未導致樓宇結構不安全,然而市民因此感到憂慮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在現樓旁挖深坑或挖地基,物理上不可能完全禁止附近泥土移動受壓,因而引至泥土流失(ground loss),發生沉降。但最重要是能用有效方法去阻止泥土不會過份流失沉降,而控制至安全及可接受的水平。由地鐵工程直接或間接引發的沉降,不是新聞。早于1970年代建造香港地鐵的早期修正系統 (Modified Initial System)時, 猶記有旺角舊樓磚牆上的裂痕也有一米多長,比現在有過之無不及,也沒有停工 ,繼續挖沉箱及大孔樁。原因是那時已立即採取補救安全措施,例如在屋內安裝支撐及於地基灌漿等,並持續以儀表監察沉降。
現在沙中線土瓜灣站的挖掘己完成近兩年,可能引至大幅度沉降的工序應已成過去。皆因地鐵公司已採取適當有效的措施,防止情況惡化 ,確保樓宇及道路安全。我看見地驖公司己安裝上各種監察樓房移動的測量儀器。我建議受影響業主合作,如有需要入屋勘察,安裝監察儀表或加固支撑,容許地鐵承辦商入屋工作,裝頂維修等,確保樓宇安全為首要。更重要的是積累數據,以便往後的法律及賠償申索分析有客觀証據。
基於現今市民的強烈知情訴求,地鐵工程現有的檢查及與各持份者的通報機制,很可能已追不上時代脈膊。亦因為這方面比較大的落差,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解,以至信心問題。政府及地鐵公司有必要從速檢討及更新審核工程機制。通報機制亦要加多通報內客,例如監測數據等,適時及早發放重要訊息,設立網站方便市民查閱,及加強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