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6 • 吳航『感悟四川成都之旅』

感悟四川成都之旅

文/吳航

四川國情文化及發展研習團在1 月3 日圓滿結束。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人如此,作為香港建造業的工程師,我亦希望通過走過那麼一段段的旅程,暸解工程界的不同時代人們的智慧結晶,認識中國的國情。這個跨過了2015 迎接2016 的旅程,帶給我難忘的回憶和心靈的洗滌。

在參加這個交流團之前,四川這個地方對我來說,記憶裏只有是在高中教科書上的那小塊地圖,大學水利課上的都江堰,以及汶川地震,那悲傷新聞。究竟它是怎麼樣的?我也沒有什麼概念。我參加這個交流團之後,雖然未能完全認識四川這個地方,但至少我可以由大方向,如它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探索與最新發展,歷史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工程的背景、設計方案及實際作用,以及現實中的當地人文,飲食的特色等介紹一番。

在這次旅程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和汶川大地震的遺址。一個是民生工程,一個是災難之後的保留的遺址。對於工程師來講,它們的存在對與我們現在的工作以及未來的技術創新都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我本身是學水工建築物設計的,參觀過三峽大壩等不下10 個水利工程,此次參觀令我仍然心生敬佩,都江堰水利工程可謂鼻祖,蜀郡太守李冰前人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2000年的存在歷史恐怕依然要讓現在的包括我在內水利設計工作者反思一下。建國60年來大量修建的水壩為什麼存在著那麼多帶病運轉以及失修等問題。我想我們依然要從專業知識和管理評審制度上去完善,讓民生工程如同都江堰一般,真正的造益百姓,而非成為一個政績工程。而汶川地址的遺址,我們可以由存在的破壞建築中,看到合理的與不合理建築結構設計方案、細部結構設計等,這都是未來可以指導我們進行設計的實際經驗,用好腦袋中的知識,工程師也可以像醫生一樣去拯救生命。

同時的,我們走進了四川大學,在這全國頂尖的學府裏面,我們學習了國家「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政策和「中國夢」等課程,教授用講述了一路一帶的背景、政策,以及發展的意義。的確,2015的一年不是平靜的一年,國內面臨著經濟下滑,出口受阻,產能過剩,國際媒體的唱衰。香港也面臨著經濟下滑,民生問題而帶來一系列的政治問題,不管對與錯,我依然可以看到內地政府對於改善自身困境而做出的努力,香港人民對於解決經濟政治問題時候各個不同陣營的人們為理想而付出的努力,這就是中國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看到困境,亦看到希望,為中國夢而準備,準備能夠中國的騰飛而積蓄自己的一絲力量。

短短幾天的交流活動中,令我受益良多,學到一些書本內學不到的知識,加深了我對工程智慧結晶和國家國情政策的認知。另外,我還感受到了內地人民淳樸的風情,祖國城市的發展一日千里。希望中港兩地人們能夠更好的溝通理解,走進發展的大潮流中,為共同的繁榮而攜手奮鬥。最後,我要感謝香港建設管理交流中心提供一個這麼好的活動,令到我有機會踏上四川的國情、文他及發展研習之旅。